||

中国及世界沉香种植业现状

中国沉香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及世界沉香种植现状

一、中国沉香种植业现状

我国的沉香基原树种为白木香 ,人工种植沉香主要集中在广东 、海南 、广西和云南等白木香产地 ,种植面积100万亩,每年造林5万~10万亩,现有胸径10cm以上的白木香树2000余万株。人工种植面积尚不足以支撑我国市场。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的沉香80%以上依赖于进口。综合来看,我国沉香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

海南沉香-黑油锯口料-白木香

近年来, 除传统产地之外,福建、四川、重庆、江西、山东(温室)等非产地也开始引种白木香。国内种植可用于结香、胸径超过10cm的沉香超过1000万株,一般移栽定植后5~6年可结香,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粤西地区、广西南 部、云南西双版纳和普洱、福建东南部等地区,每年仍以100万株以上种植速度增加(周亚非等, 2017)。

广东现种植白木香树约 50万亩,主要分布于中山、东莞、湛江(徐闻)、汕头、茂名(化州、高州、电白)、汕尾(陆丰、陆河)、江门(鹤山)、惠州(惠东)及肇庆(广宁)等地。

其中,中山市有胸径5cm左右的白木香树约300万株;东莞市共种植白木香树约1.6万亩,主要集中在寮步、大岭山、清溪、凤岗、樟木头和东莞植物园,数量上约80万株;茂名市电白区10年以上树龄的白木香超过10万株,8年以上树龄超过50万株;化州市平定镇与周边地区联合形成了 平定沉香种植区,该种植区以平定镇为中心。

广东电白区人工种植沉香林起源于 1997年,建立了“沉香山”沉香GAP(良好农业规范)种植基地,基地内种植有白木香数万亩。2013年,电白被国家授予“中国沉香之乡”称号,确立了电白沉香在我国的历史地位。

目前,电白每年培育生产奇楠沉香苗木约3000万株,占全国市场80%以上,为国内规模最大。特别是“沉香山”沉香GAP种植基地达3.5万亩,是迄今全国最大的沉香种植示范基地。电白沉香一二三产业实现有 效融合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广西现有白木香种植面积约 20万亩,其中北流有沉香种植户6000多户,建 立了沉香大型苗圃基地3个,10亩以上种植点132个,百亩连片种植基地47个,千亩连片种植基地3个,并成立了15个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石窝镇和六靖镇,共种植白木香树2万多亩。

广西沉香-白木香

贵港横县现有白木香树种植面积约5万亩,玉林约4万亩,梧州约1万亩,北海约2万亩,钦州约2000亩。此外,那良和那梭的白木香树总种植面积2000~3000亩。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沉香种植优势 ,整个云南现有沉香种植面积约10万亩,其中西双版纳6万~7万亩。此外,普洱沉香种植面积约1万亩,德宏和临沧约几千亩。2002年西双版纳出台了大力种植珍稀树种的政策后,种植了大量沉香。

云南沉香-土沉香

云南其他地区主要在2012年之后开始种植沉香。云南现有的种植形式以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相结合为主。

福建沉香的分布较少 ,但近年来在福建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沉香产业发展的势头令人瞩目。目前,福建的沉香种植面积约为3.5万亩,其中泉州约有1万亩、漳州约6000亩。

仙游县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开辟荒地杂地,在种植经济树种时套种沉香。此外,龙海也有沉香种植,面积约几十亩。由于福建冬季气温较低,沉香易遭受冻害,造成了部分树苗死亡。

海南省将海南沉香列为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十五大品种之一 ,海南省重点发展的“六棵树”之一。

海南六棵树

海南省政府按照药用和香用沉香品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沉香种植优势区,引导分散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聚集,优先发展屯昌、琼中、澄迈等传统优势产区和临高、儋州、乐东等中部、西部宜林区及低效林改良区。

屯昌、琼中、澄迈、文昌以发展药用传统白木香为主,临高、儋州、乐东等市(县)以发展易结香品种为主。经多年培育,海南沉香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沉香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沉香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目前,海南沉香种植面积约14万亩(含四旁树,即村旁、路旁、水旁或宅旁树木),其中土沉香10万亩,约80%已达结香树龄;易结香类品种4万亩,约50%已可结香。

除了沉香种植外 ,沉香苗培育在沉香种植业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广东化州的平定沉香种植区,自20世纪90年代末即开始从野生树林中采挖树苗进行移栽和采种育苗,至2004年已成规模性,并以每年几十万杯的数量递增,2011年已超过500万杯,2012年育苗量已超过1000万杯,2013年育苗量约2000万杯,2022年达到5000万杯。东莞植物园收集了海南、广西、云南、广东等地沉香种质资源,每年可为市场提供白木香幼苗3万多株。

对沉香基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价 ,通过相应的育种技术来培 育易产香、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对于沉香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沉香研究团队历时多年,建立了世界品种最多的沉香种质资源圃,通过母树选择、种子园建立、引种驯化、区域试验、生物学性状评价、结香评价、分子评价、DUS(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嫁接繁育等手段,率先选育出我国获新品种审(认)定的沉香良种5个。

‘热科1号’白木香: 民间俗称“黄油格”具有易产香、产量高、质量优等特点,可以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种植。该品种的认定与推广应用将对推动沉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热科1号’白木香的特性 主要表现为:一是易产香,树干受伤后,快速形成黄褐色的沉香物质,并随着时间推移,颜色逐渐加深,且伤口周围结香扩散范围大;二是产量高,在相同的结香条件下,‘热科 1号’白木香的产香量较普通白木香平均增长30%;三是质量优,在相同产地、相同树龄、相同结香部位、相同方法造香、同时取香的条件下,‘热科1号’白木香所产沉香的特征性成分含量比普通白木香树有显著提高, 且所结沉香包含的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平均为普通白木香的4.6倍。‘热科1号’白木香的应用价值高、前景广阔,所结沉香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的沉香摆件、手串、精油及线香等。

‘热科2号’白木香:具有易结香 、香质地软、油脂含量高的特点,具有幼树结香特性,受伤后快速形成黑褐色沉香,且向伤口周围扩散。沉香特征性成分高表现为:在相同条件下,‘热科2号’白木香所产沉香特征性化学成分总相对含 量比普通白木香平均提高32%。品质优表现为:‘热科2号’白木香沉香色酮类成分的总相对含量平均为普通白木香对照的12.37倍,特别是奇楠沉香中含量较大的两类特征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和2-[2-(4- 甲氧基苯) 乙基]色酮之和‘热科2号’白木香的平均相对含量为51.25%,具备了高品质奇楠沉香的特征,是首个世界认定和审定的奇楠沉香品种。

‘热科3号’白木香: 来源于海南黎母山“黑油”材料,其树干受伤后,逐渐发生褐变,形成黑褐色沉香。所产沉香具有密度高、质地坚硬、入水即沉、油脂含量高、味道辛辣、香气清雅的特点。在相同的条件下,所产沉香的倍半萜类成分种类多、相对含量高,分别为33种、98.76%,分别是普通白木香(17种、34.39%)的1.94倍、2.87倍。在形态特征上,小枝颜色、叶形、叶尖、果实性状、 香块质地、香块密度和香气方面与普通白木香具有明显区别,而其他特征与普通 白木香并无差异,在花果期、适应性方面也无显著差异。

‘热科5号’白木香: 植株长势快,树皮灰绿色,一年生枝条多纵向裂纹,幼枝红褐色,新生枝条呈淡绿色被柔毛;叶色翠绿色,叶片大,成熟叶近椭圆形,薄革质,叶尖渐尖;叶缘整齐,淡黄绿;幼叶淡绿色,前端较大呈倒卵圆形;木质部白色;果实绿色,略倒卵圆形。打洞结香1年后,‘热科5号’白木香所结沉香乙醚浸出物含量平均达18.80%。

‘热科6号’白木香:植株长势快 ,树皮灰白色,多白色菌斑;幼枝红褐色, 新生枝条呈淡绿色被柔毛;叶色深绿色,成熟叶近梭形,革质,叶尖锐尖,钝;叶缘整齐,无褶皱,淡黄绿;木质部淡黄绿色;果实绿色,近圆球形;具幼树结香特性,3年左右的幼树或者幼枝可实现结香。植株受到打洞或者修剪等诱导1年后可形成深褐色沉香,油脂含量丰富,具光泽。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打洞结香1年后,‘热科6号’白木香所结沉香乙醚浸出物含量平均达21.23%。

二、世界沉香种植业现状

目前 ,全球沉香种植面积1500多万亩,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是沉香的重要种植国,而沉香原料主要来源于人工结香技术。据统计,2018年全球沉香贸易总值在300亿~320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加到640亿美元。2000—2020年,全球沉香制品的出口总量约3.67万吨,全球共有39个国家进 口沉香制品,主要是中东地区的国家。国际沉香制品贸易主要包括沉香片(约占 43%)、精油或其他提取物(约占27%)、木料或原木(约占11%)、木屑(约占 8%)及其他,以原料和初加工品为主。2017年起,全球贸易中人工种植的沉香制品占比超过野生沉香。

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沉香产业的逐渐重视,各沉香产地国对于野生沉香植 物的保护意识提高,严禁进出口野生沉香,使得野生沉香资源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资源稀缺与价格暴涨的矛盾日渐突显。为满足市场需求,沉香种植业逐渐兴起,传统沉香产地均有沉香的人工种植。

据调查,目前老挝有人工种植10年以上的沉香2000万~3000万株。

越南的沉香树人工种植主要分布于越南东南部、西原、中部、湄公河等地区,包括广南、顺化、广平、河内等。此外,在芽庄周边 与老挝交界一带及富国岛也有种植,种植数量广南和顺化较多。

越南沉香-芽庄棋楠

越南产沉香的植物有4种,分别是柯拉斯那沉香、巴永沉香、巴那沉香、皱纹沉香

其中,越南90%的沉香来源于柯拉斯那沉香,它是越南沉香种植中最重要的品种。

越南第一个沉香种植园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现在种植园面积约有27万亩,此外家庭庭院种植的沉香也已超过100万株。

马来西亚在 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小规模人工种植沉香,2000年左右政府开 始推动沉香产业发展,主要扶持当地居民种植沉香。2010年以来华商介入马来西亚沉香产业,引入资金投入沉香种植,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采用更加系统的沉香种植方式,催化了当地沉香种植业的发展。随着野生沉香的逐渐减少,马来西亚沉香市场也逐渐由野生沉香转向人工种植沉香。

马来西亚沉香-马拉OK料

目前,马来西亚的沉香种植面积约有15 000亩,3~8年树龄的沉香约100万株,其中约有13 500亩沉香种植园在林业部门有登记,约750亩是以个人或者公司名义登记的,种植品种以马来沉香、柯拉斯那沉香和白木香为主,主要分布于槟城、柔佛、马六甲、吉兰丹、登加楼、沙巴、沙捞越、霹雳和彭亨等地。

马来西亚沉香种植多为沉香单一种植,也有套种在其他作物如油棕、橡胶等。

文莱沉香-黑油脂

不丹产沉香的树种主要为马来沉香 ,不丹的第一个马来沉香人工种植园建立于 2001年,所产沉香用于本国的焚香及药用。

据不完全统计,不丹现有野生沉香 约2000株,人工种植沉香约6000株,其中人工种植园中约2500株、研究机构中培育的约800株、家庭庭院种植约2400株。此外,沉香育苗约15 000株。

印度沉香人工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 ,其中阿萨姆邦的气候特别适合沉香的生长,其森林部门将大面积的退化森林转化为沉香种植园,并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园。同时,当地房前屋后也广泛开展人工种植沉香,阿萨姆邦林业局登记私人种植的不同树龄的沉香超过900万株。除此之外,米佐拉姆和梅加拉亚邦也 有少量的沉香种植园,那加兰邦和曼尼普尔邦也在大力发展沉香种植园。随着沉香种植业的兴起,印度南部也在进行人工种植沉香,政府和个人的沉香种植园相继成立。

孟加拉国森林部门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建立沉香种植园 ,面积约 9 万亩。另外 ,当地很多小规模种植户也在进行种植 ,但具体数据不详。

缅甸野生沉香受到法律保护 ,严禁采伐 。缅甸的沉香树种以马来沉香为主, 当地农民进行沉香种植已有25 年 。缅甸林业部门登记的私人沉香种植园约 10 500 亩 ,主要分布于克钦邦, 以密支那为中心的周边地区。

尼泊尔没有野生沉香物种的记录 ,在沉香产业方面也没有任何相关政策 ,但当地也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沉香 。据统计, 当地私有种植园中约有 600 株沉香 ,尼泊尔也在不断尝试扩大沉香的种植面积。

柬埔寨野生沉香逐年下降 ,最为知名的就是柬埔寨菩萨省出产的有着小棋楠之美誉的“菩萨棋”,为应对野生沉香资源的减少 ,开始进行人工种植沉香 ,但具体种植面积数据不详。

柬埔寨沉香-菩萨棋

除此之外, 印度尼西亚 、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大面积种植沉香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沉香种植业大部分由华商经营 ,沉香种植方面的具体数据信息不详。

印尼沉香-加里曼丹老料

以上就是中国及世界各地沉香种植现状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