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沉香产业规划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沉香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对沉香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 。意识到沉香产业的价值后 ,更多的香农加入沉香种植的队伍中 。不仅如此 ,沉香产区的地方政府也加入沉香产业中 ,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沉香产业 ,紧抓沉香产业的新机遇。

2022 年 2 月24 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 南》 的通知 ,提出要依据区域药材生产规模 、种类及产地加工要求 ,兼顾区域经 济和交通状况 ,在林草中药材主产区 ,分区域建设药材产地加工与流通基地, 明 确在岭南地区的林草中药材生产区可生态种植或可仿野生栽培沉香。
在意识到沉香产业的潜在价值后 ,我国多个省份争先恐后地出台和升级相关扶持政策 ,积极抢占沉香产业发展“新赛道 ”。
一、海南省沉香产业相关政策
海南是沉香的道地产区 ,具备发展沉香树种植的区域 、资源优势 。随着沉香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 ,海南具备了对沉香树系统研究 、整体开发的基础 。

海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谋划沉香产业发展 。
2022年3月, 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在出台的《关于做好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琼发〔2022〕 1 号) 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特色化发展 ”“推广种植油茶 、沉香 、 花梨 ”“促进种植业适度规模化高质量发展;2022年新增特色产业种植面积6万亩 ,扩大椰子 、油茶 、沉香 、咖啡等种植规模 ”等目标 。
2022年4月 ,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做好“ 六棵树 ”文章 ,使之成为海南百姓的 “摇钱树 ”,以及“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的基本要求 。政策支撑为沉香产 业规模扩大奠定了基础与保障 。为提升沉香种植的良种化水平 、奠定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急需开展沉香良种的繁育 、示范应用工作。 海南辖区内银行机构围绕沉香种苗培育 、种植 、基地建设和产品深度开发等 产业发展关键环节 ,加大了对经营稳健的沉香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
例如, 中信银行对涉及沉香产业的普惠型涉农贷款给予 FTP 利润(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 定向转移带来的利润)75 bps(基点)补贴 ,最长补贴 2 年;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推广“一小通 ”循环贷 、“一小通 ”福贷 、“诚易贷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 多项金融产品 ,从而满足沉香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海南辖区内财产保险公司均已开发或经营有关名贵花木 、珍稀林木等保险产 品 。太平洋财险海南省分公司配合屯昌县政府 ,于2022年落地全省首单沉香种植 保险 ,主要保障沉香树体因风灾 、暴雨等自然灾害及火灾等意外事故直接造成的 损失 ,投保标的为 178 亩沉香林木 ,保险金额 1002 .2 万元 ,为海南省沉香种植保 险推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018年,海南省科技厅出台《海南省沉香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该 规划明确提到要利用海南省在沉香产业研究方面的技术优势 ,攻克产业发展的关 键技术问题 ,扩大沉香种植规模 ,推进沉香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深入挖掘产业 发展潜力 。力争到2025年 ,全省沉香种植面积要发展到 20 万亩 ,年人工结香面积5000亩 ,沉香产量达1200吨 ,全省沉香产业实现综合收入 200 亿元。
2022年 ,海南省屯昌县制定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安排未来3年全县沉 香种植任务; 同时 ,利用乡村振兴发展资金 ,采取“村集体经济 + ”的模式发展 村集体沉香产业 ,为农村发展沉香产业提供了可复制 、可借鉴的经验。

2023年9月 ,海南省印发《海南省沉香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规划(2023—2030年)》,系统梳理了海南沉香产业的基础 、优势 、挑战与机遇 ,提出将围绕“两基 地 、两中心 、一模式 ”总体布局海南沉香产业发展 ,并提出了海南沉香产业到2025年和到2030年“分步走 ”的阶段目标。
二、福建省沉香产业相关政策
福建省虽然仅有少量沉香分布 ,但推动沉香发展的势头在近些年让人瞩目。
仙游县出台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发展专项资金,沉香连片种植面积达4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500元;争取2年建立沉香示范片4个以上,面积达1600亩。同时,该县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种植沉香每棵补助1~2元,鼓励村民利用荒地、杂地开发种植,在枇杷树间套种发展名贵树木,大力发展沉香种植业。

仙游县借助工艺美术产业优势,大力传承培育天然香产业,打造富有特色的产业品牌。仙游香产业包含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销售、包装及周边配套产品。仙游香文化产业具有原材料集聚、产业链完整、销售网全面等优势,已成为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中的重要一环,是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富民产业,是延伸工艺美术产业链的重要举措,也是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沉香产业规模上:目前仙游从事香原材料种植、香料交易、香制品加工、销售等企业 800多家,从业人员约2万人,2023年产值达80亿元。
沉香产业布局上:县内已形成榜头望厝香一条街,环球工艺城、海峡艺雕城、中国香博园、榜头度顶等集聚市场,产业初具规模。其中,榜头望厝香一条街注册销售企业315家,销售网覆盖全国。
沉香产业规范上:现有福建省天然香文化协会、莆田市天然香协会、仙 游县降真香协会三个行业协会。设有国家香检中心仙游分中心,发布了《沉香木制品感官验货规范》《天然香品感官鉴定》《沉香和檀香及其制品分级鉴定》《棋楠沉香树栽培技术规程》等团体标准。
三、云南省沉香产业相关政策
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沉香种植优势, 目前,西双版纳、德宏、怒江等地人工种植沉香面积在不断扩大,并逐步形成公司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其中,西双版纳已把沉香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西双版纳已有10余家初具规模的沉香企业,开垦种植沉香树面积约2万亩,预计种植近200万株。德宏、怒江等地把发展沉香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项目,从东 南亚引种的沉香树种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广东省沉香茶叶相关政策
广东省东莞市政府正构建一个集种植 、营销、医药、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莞香(沉香)全产业链,把东莞建设成为莞香生产加工、科研开发、鉴定检测、交易展览中心。
2015年8月,东莞市推动“莞香”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现了零的突破。同年,东莞市政府通过《莞香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东方香都”,通过多样的模式推动莞香产业发展。
2017 年3月,《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东莞作为该条例中 要求保护的首批八种中药材之一——沉香的主要种植生产地,莞香产业搭上政策的快车,也迎来发展的春天。该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岭南中药材的种源保护、种植保护与品牌保护,明确了良种基地、生产基地等建设标准及违反该条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东莞市沉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中医药强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政府高度重视沉香产业发展 ,将其列为林业重点工程 和优势支柱产业 。在加大宣传方面, 电白区政府利用各种会议 、广告 、传播媒体 和宣传手册等方式 ,大力宣传发展沉香产业的意义 ,广泛普及先进栽培技术 ,极 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发展沉香产业的认识 ,扩大了电白沉香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
2011年,电白县政府出台了《电白县沉香产业发展规划(2011)》,将沉香产业纳入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对沉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进行了科学合理谋划。2023年,电白县政府出台了《电白区沉香种质资源保护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电白区沉香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其中提到: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在保证沉香品质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创 新电白沉香育种,推广良种壮苗种植等技术,促进沉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2 年4月,茂名市出台了《茂名市电白区退桉改香实施方案》,计划自2022年至2025年,由电白区财政出资2500万元实施退桉改香补助,每年开展退桉改香1.25万亩,用4年时间完成退桉改香5万亩。

2022 年,广东省惠东县政府印发《惠东县绿棋楠沉香产业发展两年行动方案》,以“百亿元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培育惠东绿棋楠沉香产业,为惠东乡村振兴打造产业和生态相融合的亮点,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从规划、政策、科研、保障等方面入手,第一阶段计划用两年时间,扎实开展宣传推广、发动种植、科技先行、质量规范、培育龙头、打造品牌等系列工作。此外,惠东县政府还编制《惠东县绿棋楠沉香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22—2027年)》,提出以“全产业链”方式谋定沉香产业未来的5年发展计划,为绿棋楠沉香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广西省沉香茶叶相关政策
广西以优质丰富的香料资源为依托 ,加快打造广西万亿元林业产业体系。
2023年7月,印发《广西万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 明确香料树种种质资源库建设任务,创建国际一流的香料香精科技创新高地,着 力打造南宁、玉林国际香料香精集散交易中心。
2024年3月,出台《支持玉林市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建设种植沉香基地、支持香料加工、打造特 色陆港、财税金融支持等9个方面,支持玉林加快打造千亿元香料产业集群。